简政放权:要放得好,更要接得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十来个工作人员如何管好一个常住近2万人口的社区? “一放一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日前,在蠡桥社区举办的“蠡水融会”邻里节上,一个涉及邻里关系、公共秩序、美丽家园的10条居民公约于活动当日发布。据悉,该社区从去年起就开始试行《居民公约》,发挥道德约束“无形之手”的威力,从而还“权”于民,在参与、自治和共治中达成“善治”,让居民公约真正成为自治“小宪章”。

协商共治,人人参与

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对简政放权而言,“放”和“接”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简政放权改革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实得怎么样?下放的权力基层能否接住管好?作为滨湖区政社互动试点社区,蠡桥社区自去年起,推行“融蠡桥·共同缔造”的“接权”治理模式,从居民议事会到开放空间会议技术,从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到多方联动,该社区进行了一一探索。

“避免噪音扰邻,杜绝高空抛物,防止阳台坠物……”该公约从征集意见、草拟公约到初稿出炉、定稿成文,每一步都广泛征求了居民的意见,达成了共识。“传统的以行政‘冲在第一线’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奏效。” 蠡桥社区党委书记武缨认为,只有从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上多下功夫,服务才能暖到居民心坎上。“作为一场主题是居民、主打服务牌的邻里节,我们事先也征求了各个社区‘朋友圈’和居民议事会的意见。”社工季晓称,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最终便民服务、跳蚤市场、童趣月饼公益市场等活动也应运而生,活动筹备也由居民全程参与。“子活动之一便民市集不单单只有经济意义,通过‘淘宝’的形式,唤起居民之间的互助、交融,也许相对于议事会来说,这是一个更有人情味,也易让居民参与的平台。”蠡桥“妈妈咪呀俱乐部”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除了居民自主式的活动,爱心书屋的捐赠和月饼义卖也吸引了众人参与。

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行吗?武缨说,有些事,自我管理能做得更贴近老百姓的心。政社互动以来,社区逐步转变迎检式考核导向,如今居民满意度是社区工作的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从民情日志走访,到大厅服务接待,从上门入户调解,到社区物业监管,方方面面都以居民评议为先。今年初通过居民评议选择了社区居家养老的三方托管如今也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放得了,还需接得住

让更多“草根”组织长成芳草地

社区活动要不要,居民参与说了算;社区服务好不好,居民来点赞;社区氛围融不融,居民自己来感受。“此次邻居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居民共同协商参与的,各种兴趣爱好的邻居们聚在一起,温馨得像一家人。”蠡桥摄影朋友圈的老蔡笑言,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蠡桥社区朋友圈的公开发布。现场展示了蠡桥社区朋友圈的海报,从乒乓、棋牌到摄影、戏迷,还有妈妈圈、新童家长会等10个朋友圈共计200余人。

政府搭平台,居民唱主角,社区人才是引领社区自治的主力军。“通过民情走访把有兴趣爱好的居民分类结对形成朋友圈。”社区主任顾弘介绍,各类人才是社区自治的生力军,社区与他们交流、座谈,召开社区人才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问政于民”的活动,听取社区人才对社区自治的看法和建议。

让更多“草根”组织长成芳草地,更有助于打通“末梢治理”神经。“我们将人才进一步梳理、分类、编组,搭建交流平台,组织社区人才参加‘亲水节’、‘百姓大舞台’等类活动。”顾弘称,这样一来不仅能发挥社区人才的辐射效应,更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自治潮流,使社区自治真正回归由居民自我组织、自我参与,推动辖区的和谐与稳定。

(记者 黛墨 通讯员 钟欣)

阅读318

苏ICP备130578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