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闺”登上“大雅之堂”

艺术家唱主角、艺术品挑大梁的美术馆,成为草根文化的天堂。日前,蠡湖街道长桥社区和太湖街道太湖国际社区联合在蠡湖之畔的程及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蠡湖之夏”主题书画展,不仅让一群民间书画爱好者圆了“到美术馆办展”的梦想,也让一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草根艺术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拉近了艺术和公众之间的距离。展出将持续至8月18日。




草根书画展办进美术馆

“蠡湖之夏书画展”由长桥社区发起,携手太湖国际社区,共展出了两个社区书画爱好者近百幅优秀作品,作者年龄最小的仅8岁,最大的已有80岁。一幅幅草根作品充满“专业范”,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异彩纷呈,共同描绘出滨湖山水的美丽蓝图,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享受。“真没想到,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都是身边熟识的老邻居!”一位前来参观的太湖国际社区居民感慨,“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学书画。”

“在美术馆办展”对社区书画爱好者来说极具“吸引力”。“书画展的消息刚刚传出,就有居民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社区,短短一周,就收到20余幅作品。”太湖国际社区负责人说,举办一次公开书画展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这次展出也算是为老人们圆了梦想。

其实,在美术馆办展览对长桥社区来说,并不算新鲜事。早在三年前,该社区就已经和程及美术馆合作,让一批“深闺”中的优秀民间书画作品在美术馆亮相。“我们希望借助高端平台,打造社区草根艺术品牌,展示社区文化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该社区负责人介绍,此次展出期间,还将举办书画爱好者交流活动和暑期青少年书画艺术讲座,给青少年带来一场艺术文化之旅。

长桥书画研究会坚持了18年

展出期间,长桥社区坚持了18年的民间文化组织——老年书画研究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组织成立于1988年,从最初的十几名成员到最多的时候50多人的规模,时至如今,常驻成员达20名。

一个民间文化组织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我们有社区的帮助和‘粉丝’的支持。”该研究会会长徐林根道出其中缘由,多年来,社区对研究会帮扶力度很大,居民也非常认可,研究会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成了社区一块“文化名片”,凝聚力大大提升。“前几年社区拆迁了,很多成员都住得很远,社区还专门为我们辟出一间活动室,让我们定期举办活动。”徐林根笑着介绍,十多年来,研究会多次配合市、区、街道、社区举办各种书画活动,并被市老年书画协会评为书画创作和书画展示活动先进小组,七八年前,研究会每年在蠡园公园的“百花山房”举办一次主题画展,30多位研究会成员经常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在当地小有名气。

该研究会前会长、左笔书法家蒋柏忠今年已76岁,还活跃在社区一线。作为全国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金奖获得者,他亲自带徒弟,在社区培养了一批爱好书画的“文艺青少年”。此次展出,他的很多学生的作品也顺利入选参展。   

“大雅之堂”也需“民间文化”

公立美术馆往往“藏落后于建”,民间或私人有大量民间艺术品,却苦于没有条件合适的高端平台可以展示,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程及美术馆与长桥、太湖国际社区的“合作”无疑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路径。

程及美术馆自2008年开馆至今,举办的大小画展、讲座和研讨会已有数百个,但这些展事和学术活动几乎都是艺术专业领域的内部交流。如何“开门办馆,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是该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也尝到了和社区联合办展的甜头。”该馆负责人介绍,因为观众的层次、喜好、审美各不相同,所以美术馆不仅需要纯艺术的高大上的展品,也需要草根文化和本土文化结合的作品,“我们引进社区草根书画展就是看中其质朴、原汁原味和本土特色,这次两个社区联合办展,不仅作品更丰富,观众群也更广,还能带动两社区书画团队和书画爱好者的积极性。”

“在办展览的时候,艺术价值不是我们唯一考量的标准,上个月该馆连续举办了育红小学的版画展、山水城幼儿园的水墨展等四个校园艺术展,活动各具特色,人气爆棚,最多的一天吸引了4000多名观众,所以只要是有特色、有正能量的作品,我们都欢迎。”该负责人称,长桥社区坚持18年的书画研究会就是吸引他的“正能量”,“这就是‘长桥文化’,也是‘滨湖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平台为他们宣传。”

(记者 吴婷君 通讯员 王增 长桥)

阅读298

苏ICP备13057856号-1